營養學家曾經調侃地說:「日本人用眼睛吃飯,講究顏色與營養的搭配;美國人用腦子吃飯,吃什麼東西都注重衛生不衛生?有沒有足夠的熱量?法國人用鼻子吃飯,注意香料的搭配;惟有中國人用舌頭來品味,注重色、香、味與養生。」這也是中華美食在世界烹飪史上久負盛名的所在。中國菜就是以「味」為核心,以「養」為目的。「味」即調味、美味。
「養」即營養、養生。通過烹調手段,將生的原料用不同的溫度和時間,加工成熟的食物,經過各種味的調和,烹制出品種繁多的美味佳肴。而人們享用的這些美食不但要滿足視覺、嗅覺、味覺甚至聽覺和觸覺等不同感官的需要與享受,更要為人體提供具有全面、豐富的營養素,並有利於機體消化、吸收和利用的養料。只有吃了這樣的美味佳肴,才能給予人體營養,達到保健,養生的目的。
烹飪和營養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烹飪是營養的手段,合理的烹飪才會更好的保留營養素、做到營養素的均衡合理。營養通過烹飪來得以體現,只有營養而沒有很好的色香味的食物難稱營養美食,也不會被大家所接受,所以現代的營養師和廚師應懂得或者具備這兩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中國有5000年的文明歷史,中國菜也早已蜚聲海內外。先人在利用火之前,所用的食物無非是生食,生吞活剝、茹毛飲血。後來隨著火的利用,出現了燒、烤食物。經過石器的發展,到後來青銅器、鐵器的出現又出現了蒸、煮、燉、熬…等豐富的烹調方法。現在各種燃料、炊具,電力電子設備的利用,勤勞、智慧的中國人不斷豐富和完善著中華美食。
現代生活中,健康成為社會時尚,而健康與營養美食是息息相關的,所以我們都知道「病從口入」、「吃出健康」。在我們的食物當中,除少量可以生吃外,其它原料必須經過烹制調味,這樣首先解決的是衛生安全。烹調得法才能製做出色、香、味、型俱佳,更不失營養的美味菜肴。
只注重口味而忽視了營養是不可取的,在三十年前,中國廚師因不懂中國菜的營養分析而在國際大賽中痛失金牌。科學也證明不合理的烹調方式會使食物的營養成分遭到損失或破壞,直接影響飯菜的質量。健康美食必須美味與營養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