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相當時一天的丑時的開始,一般來說,立春多在正月,如果閏月,則可能多在臘月,今年2月4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為立春。今年有閏月,所以立春就在農曆的己丑年,而庚寅年則成為無立春之年了。

迎春習俗由來已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經出現。據文獻記載,周朝迎接「立春」的儀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開始齋戒,到了立春日,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東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豐收。迎春活動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東方。宋代的迎春活動已經從郊野進入宮廷,成為官吏之間的互拜。如《夢粱錄》中有記載:「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稱賀」。

清代的迎春儀式更為社會矚目,成為全民參與的重要民俗之一。據《燕京歲時記》中記載:「立春先一日,順天府官員,在東直門外一里春場迎春。立春日,禮部呈進春山寶座,順天府呈進春牛圖,禮畢回署,引春牛而擊之,曰打春。」清人所著的《清嘉錄》則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儀,雖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歲朝,但要高於冬至的規模。

農業在歷朝歷代都是政府的首要事務,迎春活動所祭祀的芒神,是主管農事的春神。歷代封建統治者這一天都要舉行鞭春之禮,意在鼓勵農耕,發展生產。因此,對立春節氣的重視與對農業的重視是息息相關的。

一般來說「春打六九頭」,九九消寒詩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楊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估計過不了幾天,南方開始有柳枝吐新芽,楊樹飄絮了。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不僅農業生產是這樣的,保健養生也是這樣,現在就有個兩難的問題:立春后是行春三月的養生要點呢,還是遵循冬三月的養生原則?

我國農曆將一年分為24節氣,每個節氣由3候,每候5天,共計15天左右。立春節氣是從二月四、五日至二月二十日前後的十五天時間,是由冬季到春季的過渡階段,在養生保健方面應行冬春之令,所謂「春捂秋凍」恐怕就是立春節氣應遵守「春捂」的養生原則吧。

對於普通人來說,在立春這一節氣期間要春捂,不能太受凍,老年人尤其如此。不要以為六九春風一吹、楊柳吐新芽,七九河開,就可以削減衣著了。事實上是這個節氣里,還是晝夜溫差大,所以要注意保暖,適度多穿衣服也有利於衛氣走表、到達肌腠的。

飲食方面可以從調理肝腎入手,因為雖然立春,冬氣未盡,養肝腎之精,就可以避免「冬不藏精,春必病溫」的後果了。至於哪些食物有調補肝腎的作用,我想大家很容易在網路及相關科普圖書上找到的,這裡就不贅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