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平時生活中對於疾病應該有一個常識了解,這樣可以幫助自己遠離許多疾病麻煩,就比如腹瀉這種病,患者一定要及時治療,那麼腹瀉是什麼意思啊,下邊我們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腹瀉是一種常見癥狀,俗稱「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黏液。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癥狀。腹瀉分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腹瀉發病急劇,病程在2~3周之內。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複發性腹瀉。

起病急,可伴發熱、腹痛。病變位於直腸和(或)乙狀結腸的患者多有里急后重,每次排便量少,有時只排出少量氣體和黏液,粉色較深,多呈黏凍狀,可混血液。小腸病變的腹瀉無里急后重,糞便不成形,可成液狀,色較淡,量較多。慢性胰腺炎和小腸吸收不良者,糞便中可見油滴,多泡沫,含食物殘渣,有惡臭。霍亂弧菌所致腹瀉呈米泔水樣。血吸蟲病、慢性痢疾、直腸癌、潰瘍性結腸炎等病引起的腹瀉,糞便常帶膿血。

這是一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為特點的消化道綜合征。是我國嬰幼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6個月至2歲嬰幼兒發病率高,1歲以內約佔半數,是造成兒童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同病因引起的腹瀉常各具臨床特點和不同臨床過程。故在臨床診斷中常包括病程、嚴重程度及可能的病原。連續病程在2周以內的腹瀉為急性腹瀉,病程2周至2個月為遷延性腹瀉,慢性腹瀉的病程為2個月以上。國外學者亦有將病程持續2周以上的腹瀉統稱為慢性腹瀉,或難治性腹瀉。